全市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
改造完成后将实现2000年前建成老旧小区“应改尽改”
9月17日,记者在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进度”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专场上获悉,今年以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部署,全力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住环境、服务行业发展,承担的23项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均顺利推进,我市高品质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聚焦“城市焕新”,全面提升城市品质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实施“先体检后更新”,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住区更新改造,努力让城市家园更有温度、更有质感。
城市更新精准发力。立足城市进入存量提质增效为主发展阶段的工作实际,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巩固提升”的闭环管理流程。在体检基础上,制定实施《滨州市城市更新行动2025年工作要点》,贯彻“五态并举”理念,“留改拆”并举推进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市主城区高铁片区、南部片区和沾化徒骇河东岸老城片区、阳信老城片区等片区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1.75亿元,实现以项目“更新”推动城市“焕新”。
基础设施提标扩面。统筹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主城区64项产城融合项目开工53项,完成投资7.7亿元,其中黄河五路(渤海11路至渤海18路)道路更新等12项工程建设完成,有力提升了群众日常生活出行感受。着力完善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体系,全市新增集中供热项目已开工215万平方米、完工139万平方米,燃气管道老化更新改造65公里,全市89家燃气企业已完成全省燃气安全监管一体化平台主要功能模块数据对接,接入率100%,基本实现省市县联网运行。
居住小区焕新提质。加快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全市3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全部开工,改造完成后将实现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创新实施既有住宅小区“3+N”协同改造,试点小区已开工10个、完工2个,已完工小区改造工期可缩减50%,土建类改造成本节约40%。
聚焦“住有安居”,持续改善居住服务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10个城中村改造项目纳入国家计划,建成交付棚改项目安置住房4225套,助力回迁群众“上楼安居”。实施公租房申请“一件事”网上办理,为590户住房保障家庭发放租赁补贴107万元,有力解决了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难题。加快实施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工作,印发《滨州市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管理办法(试行)》《收购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我市成为全国率先上线运营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申请平台的15个城市之一。
提升住宅建设标准。聚力于为群众提供更多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好房子”,全力加大高品质住宅建设推进力度,开展市级第二批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评选,指导9个项目成功进入省级第三批高品质住宅试点项目公示名单。聚力提升住宅工程质量,建立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三级联动机制”,出台预拌混凝土质量监督管理办法,持续优化工程联合验收,探索推行“举牌验收”等制度,实施消防查验全流程改革,查验合格项目验收一次合格率提高到95%以上。
提升物业服务水平。着力优服务,制定《滨州市物业服务监督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建立市、县、街道三级物业管理述职机制,持续开展物业服务标准化小区建设,在全市20余个小区试点推行物业费“阳光透明酬金制”模式,全力提升群众满意度。今年1至7月,全市涉及物业服务态度与质量类的投诉量同比下降18.48%。着力强配套,全市累计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10.47万个,新开工增设电梯75部,通过群众身边小事促进居住满意度提升。
聚焦“转型提质”,全力服务行业发展
推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面激活住房消费,编制2025年住房发展计划,起草“十五五”住房规划,出台31条促进住房消费政策措施,及房屋征收搬迁“房票”安置政策,开展房屋“以旧换新”活动和多类型房地产促销活动,有效释放住房消费潜力。助企发展,举办“金筑未来”房地产业产融对接会,帮助房地产企业与金融机构达成意向金额11.07亿元,有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企业稳健发展。
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促发展、稳就业,全力加强建筑业企业培育,全市新增建筑业资质企业36家,吸引19家优质外地企业迁入我市,建筑业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加速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实施滨州市公共建筑运行能效提升三年行动,规范建筑节能技术产品认定及质量监管。截至目前,全市新开工超低(近零)能耗建筑项目5个、面积4.5万平方米,新增绿色建筑面积294.9万平方米,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128.2万平方米,全市建设领域绿色转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记者 丁春贵)